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883782阅读:1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中间阻尼层的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玻璃作为一种透明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和工艺品等领域,其中应用于建筑领域时,常由于玻璃本身具有透明特性,导致在强光下隔热效果很差,为解决隔热的难题,中国专利局曾于2009年2月18日授权公告了 “一种透明隔热膜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然后玻璃在设有隔热膜的涂层之后,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但其仍然存在强度不高、隔音差的缺点,导致它的应用受到制约。
[0003]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夹胶玻璃,即在二个玻璃板之间设有一个夹层,分为干法和湿法二种;将两片玻璃板结合在一起,具有高强度、不易破碎、同时能阻挡一大部分的紫外线的优点,然而夹胶玻璃在隔热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常见的隔热玻璃是中空玻璃,即在两层玻璃板之间留出空隙,将该空隙抽真空,以达到隔热的效果。
[0004]然而玻璃应用于建筑等领域时,若在隔热、隔音和强度方面的性能均能得到提高,玻璃在汽车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将更为普及,也将深受消费者的厚爱。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满足隔热和隔音的玻璃,与现有的夹胶玻璃和真空玻璃相比,具有更好地隔热性,隔音性和强度。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至少两层玻璃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通过间隔条密封,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内设有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所述间隔条沿玻璃及中间阻尼层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与中间阻尼层、或中间阻尼层与中间阻尼层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
[0007]优选的,所述中间阻尼层为透明材料,且中间阻尼层可以是高分子阻尼材料或高分子阻尼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材料。
[0008]优选的,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由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该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系数优选低于1.5W/(m.k)。采用导热系数低的阻尼材料,使本发明的玻璃结构具有更好地隔声性能。
[0009]优选的,所述间隔条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吸湿干燥材料组合而成,或者采用无机材料与吸湿干燥材料组合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玻璃可以是单片玻璃,也可以是夹胶复合玻璃或真空复合玻璃或覆膜玻璃。
[00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使本发明的玻璃在具有良好的强度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该中间阻尼层可以将中空气体层分隔为厚度更小的气体层,阻尼膜和玻璃对更薄的气体能起到阻滞对流的作用,阻断了空气的对流热传导运动,能起到更好的保温效果。可以根据玻璃应用的需要,选择中间阻尼层的数量和材料,针对偏重隔热的玻璃,可以使用一层以上由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中间阻尼层;针对偏重隔音的玻璃,可以使用一层以上由阻尼材料构成的中间阻尼层;对于同时需要隔热和隔音的玻璃,可以使用一层以上由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中间阻尼层和一层以上由阻尼材料构成的中间阻尼层。
[0012]本发明的产品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能阻隔大部分的隔紫外线和红外线,并且使声音透过率大大降低,并且使可见光的透光率达到60%以上,既保持玻璃采光及美观需要,又能直接阻隔并降低太阳热能辐射和噪声的穿透,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19]图1是本发明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两层玻璃I,两层玻璃I之间为中空结构2,所述中空结构2通过间隔条5密封,中空结构2内设有一个中间阻尼层4,该中间阻尼层4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所述间隔条5沿玻璃I及中间阻尼层4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3将相邻的玻璃I与中间阻尼层4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4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
[0020]图1的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中,中间阻尼层可以是高分子阻尼材料或高分子阻尼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材料,或者该中间阻尼层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且该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于1.5W/(m.k)。所述间隔条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吸湿干燥材料组合而成,或者采用无机材料与吸湿干燥材料组合而成。图2中的玻璃I是单片玻璃。
[0021]图2是本发明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两层玻璃I,两层玻璃I之间为中空结构2,所述中空结构2通过间隔条5密封,中空结构2内设有两个中间阻尼层4,中间阻尼层4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间隔条5沿玻璃I及中间阻尼层4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I与中间阻尼层4、两个中间阻尼层4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4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
[0022]图2的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中,设置两个中间阻尼层4,玻璃I是单片玻璃。
[0023]图3是本发明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两层玻璃I,两层玻璃I之间为中空结构2,所述中空结构2通过间隔条5密封,中空结构2内设有中间阻尼层4,中间阻尼层4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间隔条5沿玻璃I及中间阻尼层4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I与中间阻尼层4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4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
[0024]图3的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中,设置一个中间阻尼层4,玻璃I是夹胶复合玻璃。
[0025]图4是本发明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两层玻璃1、6,两层玻璃1、6之间为中空结构2,所述中空结构2通过间隔条5密封,中空结构2内设有两个中间阻尼层4,中间阻尼层4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间隔条5沿玻璃1、6及中间阻尼层4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1、6与中间阻尼层4、两个中间阻尼层4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4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
[0026]图4的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中,设置两个中间阻尼层4,玻璃I是夹胶复合玻璃,玻璃6是覆膜玻璃。
[0027]图5是本发明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三层玻璃I,其中内、外层玻璃I与中间玻璃I之间为中空结构2,所述中空结构2通过间隔条5密封,中空结构2内分别设有中间阻尼层4,中间阻尼层4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间隔条5沿玻璃I及中间阻尼层4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I与中间阻尼层4、两个中间阻尼层4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4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
[002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5仅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做出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玻璃I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中空结构2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的任意数量,中间阻尼层4也可以是任意数量的,这些中间阻尼层可以是由阻尼材料构成的中间阻尼层和由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中间阻尼层的任意组合。
[0029]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至少两层玻璃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通过间隔条密封,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内设有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所述间隔条沿玻璃及中间阻尼层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与中间阻尼层、或中间阻尼层与中间阻尼层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所述中间阻尼层为透明材料,且中间阻尼层可以是高分子阻尼材料或高分子阻尼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由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所述低导热系数的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于1.5W/(m.k)。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所述间隔条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吸湿干燥材料组合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所述间隔条采用无机材料与吸湿干燥材料组合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所述玻璃可以是单片玻璃,也可以是夹胶复合玻璃或真空复合玻璃或覆膜玻璃。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隔音中空复合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至少两层玻璃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通过间隔条密封,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内设有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的四周固定在间隔条中并且通过间隔条密封,所述间隔条沿玻璃及中间阻尼层的边沿布置,并使用柔性胶将相邻的玻璃与中间阻尼层、或中间阻尼层与中间阻尼层粘合密封固定为一体,中间阻尼层上设有通气孔隙,使中间阻尼层两侧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层,使本发明的玻璃在具有良好的强度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IPC分类】E06B3/66, E06B3/67
【公开号】CN105649501
【申请号】
【发明人】王作刚
【申请人】王作刚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