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分散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研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制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工业需要,需要将有些物料进行粉碎,通常粉碎的粒径很小,经过研磨装置研磨出来的物料容易出现部分聚集,形成较大的粉团,在后续使用时出现物料不均匀,因而需要将物料进行分散处理,避免出现不均匀现象。
[0003]现有对物料进行分散通常采用搅拌方式,一方面分散效率低,另一方面无法完全避免物料再次聚集。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制分散装置,该强制分散装置可以避免较小粒径的物料聚集,使物料均匀更加均匀。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制分散装置,该强制分散装置包括筒体和与转轴同步转动的转筒,该转筒的外侧与筒体的内壁设有使物料分散运动的分散间隙,所述转筒的筒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散通孔,所述转筒的上下分别设有使物料强制向转筒内部运动的第一强制叶轮和第二强制叶轮。
[0006]进一步地说,所述转筒的内部设有空腔,在该空腔内设有与转轴连接的隔离固定部,该隔离固定部使空腔分隔成上分散腔和下分散腔。
[0007]进一步地说,所述筒体的外侧还设有外筒体,该外筒体与筒体之间设有第一冷却通道,该第一冷却通道的进出口设于外筒体上。
[0008]进一步地说,所述转轴的轴心设有第二冷却通道。
[0009]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强制叶轮包括叶轮本体和设于本体中部环形分布的多个叶轮片,每个叶轮片之间设有间隙,在叶轮本体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转轴固定的固定孔。
[0010]进一步地说,所述叶轮片沿转动轴向截面为斜面,该斜面向转筒内侧倾斜。
[0011]本发明强制分散装置,包括筒体和与转轴同步转动的转筒,该转筒的外侧与筒体的内壁设有使物料分散运动的分散间隙,所述转筒的筒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散通孔,所述转筒的上下分别设有使物料强制向转筒内部运动的第一强制叶轮和第二强制叶轮。在分散时转筒通过高速电机带动的转轴转动,在设于转筒下部的第一强制叶轮作用下,转筒内部产生负压,物料从筒体下部的进料口吸入转筒内,同时位于转筒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向转筒外侧分散,并通过分散通孔进入转筒与筒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并在筒体上形成物料的附着层,由物料构成的附着层处于动态状态,当有物料通过分散通孔进入间隙后,由于物料剪切力的作用,使附着层上的物料发生向上运动。当物料不断吸转筒后,物料沿间隙向上运动至位于转筒上部的第二强制叶轮作用,吸入筒体上腔体内,并通过离心作用通过分散通孔进入间隙,当物料达到平衡时,被分散部分物料经分散间隙至出料通道后,由出料口排出。由于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筒体后经过多次分散作用,使得其分散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物料的分散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而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3]图1是强制分散装置实施例沿转轴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转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上压式叶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上压式叶轮结构示意图。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制分散装置实施例。
[0020]该强制分散装置包括:筒体I和与转轴2同步转动的转筒3,该转筒3的外侧与筒体I的内壁设有使物料分散运动的分散间隙4,所述转筒3的筒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散通孔31,该转筒3的上下分别设有使物料强制向转筒内部运动的第一强制叶轮5和第二强制叶轮7。
[0021]具体地说,所述强制分散装置包括筒体1,在该筒体I设有上筒盖10和下筒盖6,其中下筒盖6上设有进料口 B,上筒盖10上设有与转轴2配合的轴承和出料口 D。所述转轴2与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筒体I内还设有与转轴2固定的转筒2,该转筒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强制叶轮7和第一强制叶轮5,即第一强制叶轮5设置在转筒2的下端,第二强制叶轮7设置在转筒2的上端。所述第一强制叶轮5和第二强制叶轮7与转轴2和转筒3同步转动。所述转筒3的内部设有空腔,在该空腔内设有与转轴2连接的隔离固定部30,该隔离固定部30使空腔分隔成上分散腔33和下分散腔32。所述转轴2与筒体I设有机械密封部件9,避免出现物料通过其他路径排出。该机械密封部件9与转筒3上端面和上筒盖10之间设有出料间隙8,该出料间隙8的出口与出料口 D连通。
[002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强制叶轮5和所述第二强制叶轮7结构相同,即第一强制叶轮5包括叶轮本体50和设于本体50中部环形分布的多个叶轮片51,每个叶轮片51之间设有间隙,在叶轮本体50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转轴2固定的固定孔52。所述叶轮片51沿转动轴向截面为斜面,该斜面向转筒内侧倾斜,转动时使空气向转筒3内部运动,使下分散腔32上生负压,便于将物料吸入下分散腔32内。
[0023]第二强制叶轮7包括叶轮本体70和设于本体70中部环形分布的多个叶轮片71,每个叶轮片71之间设有间隙,在叶轮本体70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转轴2固定的固定孔72。所述叶轮片71沿转动轴向截面为斜面,该斜面向转筒内侧倾斜,转动时使空气向转筒3内部运动,使上分散腔33上生负压,便于将位于上盖板7与转筒3端面的物料吸入上分散腔32内,再次进行分散。
[0024]在分散时,转筒3通过高速电机带动的转轴2转动,在设于转筒3下部的第一强制叶轮5作用下,使转筒3内部产生负压,物料从筒体I下部的进料口 B吸入转筒2内,当物料吸入转筒下分散腔32内时,物料在高度转动的转筒2离心力的作用向转筒3外侧分散,并通过转筒3壁均匀分布的多个分散通孔31进入转筒3与筒体I之间形成的分散间隙4,物料受转筒3作用产生的离心力和剪切力共同作用下,在筒体I的内侧表面形成由物料构成的动态附着层,当从进料口 B进入的物料不断地通过分散通孔31进入分散间隙4后,使附着层上的物料向上运动至位于转筒3上部的第二强制叶轮7附近,在第二强制叶轮7附作用下吸入筒体上分散腔33内,在离心作用下再将通过位于筒体上分散腔33侧壁的分散通孔31进入分散间隙4。当转筒3内的物料达到平衡时,被分散的物料由分散间隙4经转筒3的端部与转筒上盖板10,以及转筒上盖板10与机械密封部件9之间间隙形成的出料通道8后由出料口 D排出。由于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筒体后经过多次分散作用,使得其分散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物料的分散效率。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I外侧还可以设有外筒体11,该外筒体11与筒体I之间设有第一冷却通道12,该第一冷却通道12的进口 E和出口 F设于外筒体11上。通过第一冷却通道12可以降低时热量产生的温度,进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转周期。所述转轴2的轴心设有第二冷却通道21,可以将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转周期。
[0026]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强制分散装置,包括筒体和与转轴同步转动的转筒,该转筒的外侧与筒体的内壁设有使物料分散运动的分散间隙,所述转筒的筒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散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上下分别设有使物料强制向转筒内部运动的第一强制叶轮和第二强制叶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内部设有空腔,在该空腔内设有与转轴连接的隔离固定部,该隔离固定部使空腔分隔成上分散腔和下分散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强制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侧还设有外筒体,该外筒体与筒体之间设有第一冷却通道,该第一冷却通道的进出口设于外筒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轴心设有第二冷却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制叶轮包括叶轮本体和设于本体中部环形分布的多个叶轮片,每个叶轮片之间设有间隙,在叶轮本体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转轴固定的固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制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片沿转动轴向截面为斜面,该斜面向转筒内侧倾斜。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强制分散装置,包括筒体和转筒,该转筒的外侧与筒体的内壁设有使物料分散的分散间隙,所述转筒的筒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散通孔,所述转筒的上下分别设有使物料强制向转筒内部运动的第一强制叶轮。分散时,在设于转筒下部的第一强制叶轮作用下,转筒内部产生负压,物料从进料口吸入转筒内,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向转筒外侧分散,并通过分散通孔进入分散间隙,在筒体上形成物料的附着层。当物料不断吸转筒后,物料沿分散间隙向上运动至位于转筒上部,由另一个第二强制叶轮作用,吸入筒体上腔体内,通过离心作用再次进入分散间隙,当物料达到平衡时,被分散物料由分散间隙经出料通道至出料口排出。由于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筒体后经过多次分散作用,使得其分散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物料的分散效率。
【IPC分类】B02C23/08, B02C23/00
【公开号】CN105170293
【申请号】
【发明人】陈波
【申请人】深圳市科力纳米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